上海建工推动核心建造技术迭代升级,创造多项国内外新纪录
近年来,上海建工把科技创新放在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坚持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为平台,以世界一流、中国领先为标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级,助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建筑全生命周期服务商。每年科研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3%以上。
上海建工以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为目标,充分发挥“中央研究院”模式两级研发机构的作用,坚持聚焦重大工程、聚焦数字转型发展、聚焦世界前沿技术,围绕数字化、工业化和绿色化以及新兴业务专项建造技术,以支撑工程项目为载体,以主持承担重大重点科研项目为切入点,不断推动核心建造技术迭代升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助推高效建造,创造多项新纪录
目前,上海建工在建项目超过2100个、在建工程面积超过1.5亿平方米,在为科技创新研究与实践提供丰富应用场景的同时,科技创新助推着工程的高效建造,也创造了多项国内外新纪录。
创新多层钢连廊整体提升和斜向平移技术,支撑上海G60临港科创云廊百米高空99米跨度、1800吨重钢连廊的顺利实施。在上海玉佛寺项目,世界首例木结构文物建筑带内部佛像同步平移顶升成功。在上海苏州河段深层排水调蓄管道系统工程,创造国内在复杂软土地质条件下进行地下连续墙施工150米的最深纪录,创新研发的特深竖井施工工艺与技术,刷新了国内软土地区开挖58.65米最深记录。在上海新华医院,第一次将BIM技术大规模应用到国内医院建筑运维阶段。在上海轨交18号线15标,创新采用基于“水平MJS+管棚+冻结法”加固的矿山暗挖法施工技术,实现了国内首例大断面、浅覆土车站整体冻结暗挖施工,有力保障了城市综合管线与周边环境安全。在上海长兴岛天然气管道隧道工程,创造了国内小直径泥水平衡盾构领域单次掘进距离最长的盾构隧道纪录。
在南京金鹰天地广场项目,世界首例重达2800吨的非对称钢结构空中连廊连续130多米顺利整体提升。在陕西宝鸡,建成世界直径最大、高度最高的全钢结构间冷塔。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装饰工程,通过全过程数字化建造技术实现大空间异型曲面吊顶的毫米级精度的极致效果。在珠海过磨刀门水道超长顶管工程,创造一次性顶管长度达2329米亚洲最长纪录。在昆明恒隆广场项目,创造两千米高海拔地区混凝土一次泵送高度达309.9米新纪录。
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度高精度3D打印设备,国内首座、最长全尺寸3D打印人行景观桥落户上海,并在福建、成都等地示范推广,刷新了国内外在3D打印领域的新纪录。设计的鹅公岩轨道大桥,将世界最大跨度自锚式悬索桥,主跨跨径创纪录的提高到600米。自主研发的管片抹面机器人,有效提高和确保了管片生产线整体的自动化程度和产品质量。
全国领先的超滤膜净水工艺设计技术,保障了一批水厂改扩建工程,基于体系、标准、BIM和机器人应用等技术构建了领先的智慧水务系统。
新兴业务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推动业务蓬勃发展
上海建工坚持传统核心专项技术和新兴领域专项技术双轮驱动发展模式,城市更新、水利水务、生态环境、工业化建造、建筑服务业、新基建领域等六大新兴业务科技创新走在行业前列。
长三角路演中心项目,是上海建工首个集投资、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于一体的城市更新项目,注重保留建筑历史风貌,运用雨水回收利用、屋面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先进绿色技术,打造有机绿色更新、文化底蕴深厚的特色小镇,该项目荣获了美国绿色建筑LEED-NC铂金认证和上海市既有建筑绿色更新改造铂金奖。创新运用无人机查勘、实时监测等数字化技术,高效精准完成了历史保护建筑上海展览中心标志性主塔修缮。首创研发的安全监控平台,有力支撑了重达2.5万吨的华东医院1号楼整体1.2米顶升,创造了国内文保建筑顶升体量又一次纪录。
泰和污水处理厂,是国内水、泥、气、声综合治理标准最高,也是国内采用全流程集约化布置规模最大的全地下“花园式”污水处理厂工程。运用BIM+新技术助力水务工程绿色发展、BIM+智慧技术助力全生命周期精细化工程管理,为未来污水厂的建设树立了标杆示范作用。该工程荣获全球工程建设业卓越BIM大赛最佳实践奖第一名。
桃浦603地块工程,是上海有史以来污染体量最大、治理难度最高的土壤修复以及地下水治理项目,采用粘土污染土壤修复的快速高效高级氧化技术,污染土壤协同修复的重金属和有机物复合修复技术,有效提升了土壤的理化性态,改善了土壤生态环境,成为国内首个全方位运用数字化管控技术的土壤修复工程。
建筑构件产业化基地,2017年获批为第一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新型固定台模双向可扩展柔性生产流水线,有效提高了装配式建筑工程建造能级,预制构件年产能可达到20万立方米,有效提高了装配式建筑工程建造能级。S7公路,采用预制拼装技术,用2个小时完成了现浇施工需要二十多天才能完成的现场作业。南昌洪都大道工程,首次采用变宽度预制节段技术和大悬挑双箱、墩梁固结的拼装技术。
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科研攻关,在青岛时速600KM高速磁浮系统调试线项目中,创新研发的高精度轨道板预制加工工艺有效确保了部件精度,研发的长定子线圈高效弯制与敷设装备实现了关键设备国产化,在高速磁浮轨道系统制造领域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运用虚拟设计评审、虚拟电缆自动敷设、设计信息与项管平台无缝衔接等技术,快速掌握大型邮轮背景工程设计建造方法,通过打造三维数字样舱,实现了数字孪生在首制国产邮轮舾装工程的智慧建造与运维,建成后将形成我国自主邮轮设计建造标准体系,全面提升国家船舶工业信息化、自动化造船能力和管理水平。
领先的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施工技术与装备优势、低温超导加速模组组装工艺,以及高精度设备安装和测量技术,有力支撑了国内最大的科学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设。
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未来先进核裂变能——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TMSR)”的实验堆安装技术研发,双方围绕TMSR的发展和产业链布局,开展TMSR建筑与安装工程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TMSR技术从仿真堆、实验堆、研究堆、示范堆到商业化推广。
承担国家重点科研课题,助力打造国际一流企业
近日,上海建工参与撰写的《数字建造》丛书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为促进我国工程建设行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上海建工负责了其中施工卷《数字化施工》和案例卷《上海中心大厦数字建造技术应用》《上海主题乐园数字建造技术应用》3本图书的撰写。
此外,上海建工《基于BIM的公共建筑智慧运维管理》案例,被列入国务院国资委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名单,是入选名单中2家上海企业之一,也是唯一一家地方建筑企业。《可扩展组合式预制混凝土构件数字化生产线》《深层地下隐蔽结构探测机器人在上海星港国际中心工程中的应用》《公共建筑智慧运维平台》3个项目,申报住建部第一批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案例。牵头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建造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创新与示范》获上海市经信委批准,项目的研究对于实现建造施工全过程的难点超前感知、风险智能预警和决策高效执行具有重要意义。
“十三五”期间,上海建工主持了“建筑工程施工风险监控技术研究”“建筑工程现场工业化建造集成平台与装备关键技术开发”“面向建筑行业典型应用的机器人关键技术与系统”“城镇建筑垃圾智能精细分选与升级利用技术”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一大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五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奖77项、授权发明专利942项、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77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20项。主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163项。获省部级工法101项、住建部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22项。 2019年作为唯一建筑企业荣获首届上海市知识产权创新奖。
过去五年,上海建工新增6个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增7个国家(国际组织)认证实验室和检测机构。目前,上海建工集团拥有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6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3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市级创新战略联盟,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市级院士专家服务中心,1个市级院士工作站,8个国家(国际组织)认证实验室和检测机构,2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3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上海建工科技创新团队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一大批科技人才先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浦江人才、启明星和青年科技英才扬帆等政府科研项目资助,获得上海市青年科技杰出贡献奖、青年拔尖人才、科技英才等殊荣。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成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评为国家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产业创新奖等高等级科技荣誉。